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國立台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before and after



    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委任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和荒木榮一設計,以後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希臘的多立克樣式,外觀上則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
    二次大戰結束,台灣歸屬中華民國,改制為台灣省立博物館[1949]臺灣省政府虛級化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更名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更名國立台灣博物館。




館前路兩側現代式高樓林立,即使現在博物館正整修外觀然而不因而顯得渺小過時反而愈顯出建物獨有特質。




以前的建物外觀是無上漆的原色,後來上了米黃色水泥漆後,視覺感官上總少了以前宏偉氣勢。



博物館於大正4[1915]完工,工程總額是當時的27萬餘圓。
當時博物館內展示台灣高砂族[日據時沿用清朝稱原住民為[蕃人],後來東宮皇太子也就是昭和天皇,認為有岐視的意思,建議改稱高砂族]的珍奇生活的物品外,也展示得來不易且非常稀奇的南洋[東南亞]、礦物、動植物標本、5大族原住民等各領域各式各樣東西的陳列。


以前與現在真的差很大[民國46年夏天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